朝中措·蜀弦秦柱不关情

朝中措·蜀弦秦柱不关情朗读

蜀弦秦柱不关情,尽日掩云屏。己惜轻翎退粉,更嫌弱絮为萍。

东风多事,余寒吹散,烘暖微酲。看尽一帘红雨,为谁亲系花铃。

译文

动人的琴瑟声也无法牵动我的情怀,我整日里掩上云母屏风独自伤情。已经暗自怜惜蝴蝶褪粉,更不满柔弱的柳絮也飘人水中,化为浮萍。

多事的春风吹散了残留的寒冷,暖意融融令人陶醉。帘外红色的花瓣纷纷落下,还能为谁系上那护花铃呢?

注释

朝中措:又称《芙蓉曲》《梅月圆》《照红梅》等,唐郑萦《开天传信记》: “有一美措,傲脱直人。”此调有多种体格,均为双调。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体。上阕四句,下阕五句,共四十八字。上阕第一、第二、第四句,下片第三、第五句押平声韵。

蜀弦:即蜀琴,泛指蜀中所制之琴。秦柱:犹秦弦。指秦国所制琴瑟之类的乐器。柱:拨弦、架弦之码。唐唐彦谦《汉代》:“别随秦柱促,愁为蜀弦么。”关情:动情。

烘暖微酲:谓春日东风温煦,暖意融融令人陶醉。微酲(chéng):微醉。

红雨、指花瓣纷纷落下。

花铃:即为防鸟雀而置的护花铃档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清纳兰性德著;孙红颖.纳兰词全鉴:中国纺织出版社,2016.02:第97页

朝中措·蜀弦秦柱不关情创作背景

  这首词的写作年代已经不可考了,纳兰是在什么时间、什么地点写下了这首伤春词,还需要后人的猜测与考证。暮春之际,纳兰为了怀念亲人而写下了这首伤春词。

参考资料:

1、(清)纳兰性德著;聂菁菁主编.纳兰词全编全赏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3.11:第197页

 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之景和抒发伤春怨春之情的小词。

  首句即说春日寂寂,百无聊赖,纵是有动听的乐曲也不能引起愉悦之情。“蜀弦秦柱不关情”,既然琴瑟逸韵都难以使她动情,那么就只有整日地掩上云母屏风,独自忧伤了。“尽日掩云屏”,而掩上屏风,又是因为窗外春景,不忍再睹。那外面又是什么样的景致,“已惜轻翎退粉,更嫌弱絮为萍”,蝴蝶已经褪粉,柳絮也飘落水中,这预示着春事已消歇。“已惜”说明他的惋惜怜爱之情,而“更嫌”分明是一种懊恼的情怀了。此二句景语,已蓄伤春之意。

  下阕转写薄情的东风,“东风多事,余寒吹散,烘暖微醒”。表面的意思是,东风真是多事,吹散了春日余寒,送来融融的暖意,给作者陶醉的感觉。说“东风多事”,可是后两句“余寒吹散,烘暖微酲”。哪里是作怨语,分明是对春风褒奖有嘉嘛,这不是自相矛盾。

  且看后面一句,“看尽一帘红雨”,李贺《将进酒》诗“桃花乱落红如雨”,史肃《杂诗》“一帘红雨枕书眠”,似为此句所本:那为何会花瓣散落如雨,满地落花狼藉?此一追问,便知当然是“东风多事”了。结合前三句,方知原来作者是怨东风带走了明媚的春光,尽管它吹散了余寒.送来了温暖,但它又摧残花落,令作者心伤。

  花是春天的象征,落花飘零满地,意味这万紫干红的春天也将匆匆而去。遂有了结尾句的叹问:“为谁亲系花铃?”此处,作者反用“金铃”之典,意思是说东风刮得如此之甚,花瓣落成红雨。飘零殆尽,纵使惜花,在花枝上缀满金铃,可这又是为谁而系呢?“为谁亲系花铃”,结处此语,充满着愁绪无着,愁怀难遣的寂寞感和失落感。

  整首词在写法上亦景亦情,情景相融,自然浑融,空灵蕴藉,启人远神,令人回味无穷。

纳兰性德
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 ...

纳兰性德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粉箨迎霜嫩更匀,中厨未有许尝新。

明朝便好供佳客,只恨杯羹欠紫莼。

()

阴云留过客,携雨到柴门。杯酒谋邻叟,园蔬乞近村。

深灯连曙柝,幽梦绕山樊。自古唯萧索,方知重友伦。

()

洞天景色常春,嫩红浅白开轻萼。琼筵镇起,金炉烟重,香凝锦幄。

窈窕神仙,妙呈歌舞,攀花相约。彩云月转,朱丝网徐在,语笑抛球乐。

()

置身高踞澄台上,放眼遥空碧海中。不使一层楼尚隔,真誇千里目能穷。

龙门倒射沧溟日,蜃气消沉岛屿风。浩淼流波归巨壑,茫茫大半是朝东。

()
汪石青

龙鸾百队会蟠桃,冷看熙来攘往劳。座上有时吹合雅,人间何处吊离骚。

投壶未必诸天笑,衔石终看一念牢。妙手不辞稍点缀,居然忘镜又忘刀。

()

花飞便觉春容减,一阵狂风满地红。可惜馀芳留不得,夜深人静月朦胧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