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发逢盛世,昕夕凤翔翱。青山读旧书,灯火双目蒿。
间从淡泊馀,世与鸿蒙遭。此意自有得,此心不知劳。
不为溟渤鲲,不作井里螬。孤亭抚万竹,无愧五柳陶。
试询紫罗裳,曷若粗布袍?暖翠滴衣袂,朱颜如春桃。
清风飒相遇,须鬓何萧骚!阿咸老京国,俯仰随官曹。
富贵多危机,平地生波涛。回头眄兹亭,孰谓云台高?
家叔西隐结亭,额曰暖翠,赋诗见寄,次韵寄亭上。清代。刘鹗。 白发逢盛世,昕夕凤翔翱。青山读旧书,灯火双目蒿。间从淡泊馀,世与鸿蒙遭。此意自有得,此心不知劳。不为溟渤鲲,不作井里螬。孤亭抚万竹,无愧五柳陶。试询紫罗裳,曷若粗布袍?暖翠滴衣袂,朱颜如春桃。清风飒相遇,须鬓何萧骚!阿咸老京国,俯仰随官曹。富贵多危机,平地生波涛。回头眄兹亭,孰谓云台高?
刘鹗(è)(1857年10月18日—1909年8月23日),清末小说家。谱名震远,原名孟鹏,字云抟、公约。后更名鹗,字铁云(刘铁云[1]),又字公约,号老残。署名“洪都百炼生”。汉族,江苏丹徒(今镇江市)人,寄籍山阳(今江苏淮安区)。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(龙川)之后,终生主张以“教养”为大纲,发展经济生产,富而后教,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。他一生从事实业,投资教育,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“教养天下”的目的。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、坚韧不拔,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。 ...
刘鹗。 刘鹗(è)(1857年10月18日—1909年8月23日),清末小说家。谱名震远,原名孟鹏,字云抟、公约。后更名鹗,字铁云(刘铁云[1]),又字公约,号老残。署名“洪都百炼生”。汉族,江苏丹徒(今镇江市)人,寄籍山阳(今江苏淮安区)。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(龙川)之后,终生主张以“教养”为大纲,发展经济生产,富而后教,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。他一生从事实业,投资教育,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“教养天下”的目的。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、坚韧不拔,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。
清平乐·六盘山。近现代。毛泽东。 天高云淡,望断南飞雁。不到长城非好汉,屈指行程二万。六盘山上高峰,红旗漫卷西风。今日长缨在手,何时缚住苍龙?
初冬有事武闱登三山南楼眺望。明代。卢龙云。 一上层楼寓目宽,南中十月只轻寒。千山雨过林仍绿,万木霜催叶未丹。骑射此时资讲武,蒐罗他日备登坛。汉家颇牧频推毂,须信封侯事不难。
与仲安别后奉寄。宋代。吕本中。 出门送君时,一步再徘徊。虽云非远别,念与始谋乖。欲求连墙居,故作千里来。君今不我待,欲跨洪沟回。我独滞一方,后会良未谐。冬初风浪息,蛟龙深蛰雷。其如中原盗,所至尚扬埃。子行莫夷犹,恐致狼虎猜。胡人更远适,畏死投烟霾。皇天久助顺,似不及吾侪。独以智力免,宁有此理哉。因书寄苦语,亦以谢不才。新春好天色,指望妖氛开。即当候归艎,取酒寻尊罍。欣然得一笑,便足禳千灾。豫章百里远,可以慰客怀。须君起我病,同上徐孺台。
无题为映南赋六首 其五。。徐兆玮。 海蜃楼台变幻多,桐华消息易传讹。敛身艳笑惊钗燕,入骨愁丝缚茧蛾。镇日天台春有主,小风古井水无波。灯窗同听潇潇雨,还想吴音一阕歌。